十五歲,一個最美好的年紀,脫離女孩的稚嫩,活脫脫就是一個少女,還記得寒假期間,正為人生的第一個大考——會考努力。大部分時間貢獻給了學習,一路走來,磨練了心智,也可以探索自己,但偶爾還是可以撒撒嬌,享受青春的暖陽。
那一天,我決定任性一回,送一份禮物給自己,來一趟單獨上路的旅行,想要練練自己的膽量,證明自己可以獨當一面。十五歲,談童年記憶也許早了點,但心中一直記得小學五年級那趟校外教學,拜訪了池上,那美麗的田園風光,一直深印腦海,想著有一天,可以舊地重遊。
這一趟旅程,我給了它一個定義:慢!既然決定要慢,自然不會選擇快的火車,區間車成了我的選擇,寬敞的座位、稀少的乘客,悠悠晃晃的經過每個小站,讓我能緩緩地捕捉每個小村落的美。
即便科技進步,我還是選擇買車票,小小的一張票,握在手中,有一種實在感,收藏於日記本裡,是旅程最清晰的紀錄。轉換繁忙的腳步,走過廊道,走進月台,彷彿走進了另一個時空,連等待都愜意了。
冬日早晨的暖陽穿透車窗,光芒輕輕地灑落在我的臉上,放眼望去,沿途的風景是熟悉的山與海,一樣的翠綠、一樣的蔚藍,不同的是,身旁少了曾經的嘻笑聲。
剛走出池上車站,和當時一樣,冷冽的寒風迎面而來,縱使身上早已穿著厚重的大衣,身體卻還是不由自主地打了冷顫。車站外的石階梯依舊,與記憶重合,有一次戶外教學,我們就在這拍照,然後展開旅程。我坐下,重溫那一段美好。
搜尋記憶,試圖拼湊曾經,重舞那一段冬季圓舞曲。同一間單車行,我租借了輛單車,朝著伯朗大道前行。一望無際的稻田,宜人的稻香,是最古樸的味道。網美拍照的金城武樹沒有特別吸引我,我對奉茶文化更感興趣,樹蔭下提供免費的茶水給路過的人解渴,那是一種出外靠朋友的傳統,沒有特定人員管理。那是一份心意,也是代表台灣人的好客精神,讓路過的人暫歇,是最有人情味的生活紀錄。
時值冬季,稻田已進入休耕期,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黃澄澄的油菜花田,記憶中,我們在油菜花田中奔跑追逐、玩躲藏、比賽誰能先穿越阡陌縱橫的花田,爬上田中凸出的小丘就是贏家。而這次,獨行的我拿起相機,捕捉那耀眼的黃,風不斷地吹,花朵搖曳、隨之起舞,腦中響起了小約翰•史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。
接下來是天堂路的入口,從月形的鞦韆遠望,一片一片金黃色的田全都一覽無疑,最吸引我的不是鞦韆,而是一旁賣著烤番薯的小販,在嚴冬中,熱騰騰的黃番薯特別暖胃,撲鼻而來的那股甜,令人難以拒絕。老闆戴上了麻布手套,從蒸籠中拿出了一條還冒著熱氣的烤番薯,燙口且甜蜜。
大坡池的美無法言喻,是花東縱谷最大的湖沼濕地,不同的時間,景色各有姿態,變化萬千。我想起蘇軾的詩句: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。」如同生活總是充滿變數。才剛結束會考,想要好好與國中生活告別,和同學一起做些事,累積回憶,卻因為疫情嚴峻升至三級,直到畢業,我們都沒有再回到學校,所有的儀式從簡,說不遺憾,那是假的。
被山包圍的池上,冬天溫度偏低,踩著腳踏車輕旅行的我,卻是暖和的。即便知道旅行結束,又得重新投入書本,但旅行中所獲得的自由,很滋養。區間車緩緩往市區駛回,暫時先把這份記憶收藏,待多年之後,還能再次拿出來好好的細細品味。
註:Fanaw,池上的阿美族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