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後山文學獎_短篇小說類決審評審會議
一、會議時間:110年9月10日(三)下午2時
二、會議地點:小樹屋北車承德805
三、出席委員:陳又津、陳雨航、蔡素芬(依姓氏筆畫排序)
第一輪投票:
本屆短篇小說類總收件數為64件,複審結果共17件作品進入決審,其中〈皇尚燈塔〉因該篇已獲選新人獎,故不進入評議。由三位決審委員自晉級的作品中,不分名次各自挑選8件結果統計如下:
獲三票作品:共計2篇
〈cina的秘密〉、〈打火〉—陳又津、陳雨航、蔡素芬
獲二票作品:共計8篇
〈盆中信〉、〈鯨天〉—陳又津、陳雨航
〈居留〉、〈家住台九線〉、〈卵〉—陳又津、蔡素芬:
〈午仔魚的滋味〉、〈祖居地〉、〈蛇人〉—陳雨航、蔡素芬
獲一票作品:共計2篇
〈困蝶〉—陳雨航
〈破口〉—陳又津
委員共同推舉陳雨航老師為本次評審會議召集人。
總體印象及評審標準討論:
陳又津:我感覺到今年的作品主題都很奇異,從題材到手法都很多元。我發現大家很喜歡動物的意象,更特別的是有滿多的族群也在此出現,像是港生、原住民族、客家人這一類談就人與人之間距離的議題,這是在其他文學獎較少見的。
蔡素芬:雖然字數限制在五千字,但整體看來偏散文性質的篇章較多。雖然題材豐富如同陳又津老師所說,但手法缺乏小說的特質。
陳雨航:也許是字數限制的關係,所以出現如同蔡老師所說像散文的問題。另外,因為字數限制,但卻在文章中安排了很多情節,我覺得小說性就分散了。我覺得應該集中於某個點書寫。
一票作品討論—
〈破口〉
陳又津:情節豐富,透過作線上瑜珈的課程串起約砲經歷,有趣的是他挑戰了當代的議題,故事相對來說完整。我覺得雖然選擇寫很新的議題,但沒有採取更貼近當代的寫作方法書寫。故事中的情節發生在下課時的情節,如果套用在其他形式,似乎也是可以的。
蔡素芬:這篇是所有作品中,唯一寫疫情的作品。但作品寫偷情,作者有其技巧,但是不清楚當中主角的性別,作者對主題寫得很清楚,但是身體慾望之外,是否能有更深刻的意旨?
陳雨航:我一直在努力搞清楚當中主角的性別,當中代名詞的所指是誰,建議給主角一個命名會更好。即便外部環境呈現的同志出櫃的狀態,但是在小說裡的指涉卻仍然是他。當中唯一有名字的是叫作小尾,對於這個名詞的辨識度不高,我覺得對此讓我覺得閱讀產生困擾。雖然我覺得寫作流暢,但為何要設計情慾的這個情節?我不太清楚原因為何?
〈困蝶〉
陳雨航:我特別選出它來,因為覺得這篇內容很不切實際。唯獨這篇突出便在於彷如封神榜一般的敘述,我覺得雖然很難說服我,不過故事內容不錯,但對此種寫法我覺得可以選出。
蔡素芬:我覺得它是寫出格的精神狀態,因為背景就是宮廟,一開始寫宮廟寫傳奇,但之後卻從神話感到精神狀態難以控制的轉變,當中用意是為何?很難讓人找到脈絡。
陳又津:從一開始的鄉野神仙奇談如何拯救世人,但畫面又一切變成現代的療養院,這樣不同套路的融合,令人感到相當有趣,在故事安排中有盡可能讓它合理化。但是我覺得好處的在於現代療養院以及互相卸責的段落寫得很好,可惜的是結尾時讓主角死掉的意象,我這樣的收尾就失去特殊詮釋,有點可惜。
二票作品討論—
〈蛇人〉
蔡素芬:感覺是寫自己魯蛇狀態,所以篇名用蛇的意象。從阿公是養蛇、賣蛇的景象篇幅很長也很精彩,但是要回應現實的魯蛇狀態稍嫌不足。最後帶出夢境,可以認為是魯蛇的幻想出來,但是否有更多的線索能夠扣合?
陳雨航:一開始不久便切入到阿公,我覺得只是一個年輕人的回憶,可能隱約有批判。這一篇精采之處是對於蛇、阿公寫得非常到位,很傳神、具體,但整體看來像是散文式的回憶。倒數第五行「也忘記搬出寫字桌旁的保險箱,裡頭剛放進從農會出來的上百萬現金。」我覺得忘記家產的描述有點不合理。
陳又津:我覺得這真的像散文的定義,蛇人後面可以加副標「我的阿公」,這就真的符合傳統散文了。許多作品都會從自己的記憶出發,但應該思考要如何詮釋。但是我覺得可惜的是文章最後雖然將蛇寫得活靈活現,後面寫蛇後面又出現阿公畫圖,我覺得可惜的是對於蛇人篇名而言是離題了。如果作者都專注在全寫蛇身上的話,我覺得此篇無人能比。
〈卵〉
蔡素芬:這篇也是描寫港生來台求學的文章,讀來隱晦、有期待和再生的感覺,反送中那些詞沒辦法出現,掩蓋暴行的本身已是壓抑,但是對於作者而言,反映出找尋安心之處的文章。卵象徵蛻變再生的感覺,但文章沒有寫得很清楚。然而末段這個蟲破繭而生的段落,但我不明白「我終究未能知道,孵化出來的是蛾還是蝶,但葉片的蟲翅,必然存有一種理所當然的未來」新生的翅膀為何會斷翅?
陳又津:此篇在以港人來台的故事,有描述出時間的向度。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從倖存者變成兇手的過程,在第七頁寫除蟲的段落我覺得細節很清楚,在許多快節奏的小說中是沒有的。
陳雨航:這一篇的內容流暢,感覺寫作經驗豐富。
〈鯨天〉
陳又津:寫出個人獨有的經驗,感覺得出作者對於鯨這個生物的熱情,但不會過多描述細節,從人出發,是以情節主導的作品,也把出遊寫得很奇幻。
陳雨航:最特別的是賞鯨船真的賞到鯨,這個過程太傳奇。小說整體看來過於平舖直述,文字可能太直白了,趨近於口語的語言,而不是書寫。
蔡素芬:我覺得文章架構就像是散文,寫賞鯨的過程,提到賞鯨的知識,這類作品相類似的作品已有許多,我覺得小說元素較少。五千字的小說更考驗對小說技藝演練精彩的小說,我覺得此篇故事性不足。
〈家住台九線〉
陳又津:這篇符合對花東小鎮的印象,雖然敘述流水帳但較有質感,但沒有突出的詮釋或深刻的情節。
蔡素芬:題材一般但敘述自然,有回鄉與母親的故事,覺得親切動人,但仍然像是散文。
陳雨航:文章寫出回到家鄉、沒有挫折的地方,或返家養病,但已經有太多相似的故事了,但此篇描寫細節不錯。
〈祖居地〉
陳雨航:我認為這篇作品比較有後山氣氛,特別是講到年輕人在傳統裡面,對於原住民的尊重,自主地去參與,這一段描述這很不錯,但是最後描述下雨得段落太快了,覺得太倉卒了。
蔡素芬:描寫原住民青年尋根,符合現在原住民書寫的潮流。感受到原民身分到追尋的故事,我覺得前面的內容很沉悶,要到後面有水的地方精彩起來。但是魔幻起來之後,為什麼黑鳥都出現了,我覺得有點找不著邊際。
陳又津:文章中村人的對話寫得活靈活現,第五頁描寫名字的段落也有趣,呼應敘事者的名稱,覺得神來一筆。我覺得前面描述的紅龍眼樹可能是多餘了,但與後面連接感不是很扎實,細節交代的並不清楚,到最後一頁有點像是出現亮點收尾,有點可惜。
〈居留〉
蔡素芬:描寫牛群,象徵在地性,一群牛會在彼處是因為有牧草,回應到自身是沒有牧草的人,有種家歸不得的感覺,傳遞了一種對比性,找尋家的感傷,這部分讓人產生憐憫、同情。整體而言行文凝滯,節奏緩慢。
陳又津:我認為題材很在地,更難得之處是將不知道是來自何處的外地人,在第七頁表現出的觀察角度很精準,在文中對於隱藏自身身分的描述,我覺得非常有趣。
〈午仔魚的滋味〉
蔡素芬:這一篇寫得不錯的地方在於文字隱藏的很深的痛,但是不直白寫出,以情節發生敘述沉痛。當中細節去談失去父母親的痛,但是不講痛,透過事件一個新生兒去對比生跟死之間過度,它對於生的期待,以及思念父親等,我覺得很有刻畫力。我認為厲害之處便在於點到為止,但就是這個點到為止,便使你知道他思念父親之痛。但我覺得當中指稱詞彙應該控制好,如果用你做為爸爸的代名詞時,應該要同步去使用它,才不會產生混淆。
陳雨航:我覺得此篇有龐大的故事或情感,但是作者都點到為止。母愛的來源是來自於父親,魚的臭味是父親對於生命的味道。這些都是感人處,作者會用場景切換,就影像感而言算是好的小說。
陳又津:這一篇讀起來,感覺是以長篇的步調在寫作,文章中回憶父親、童年與生產過程還有未來,感人的是已經都做到了。結尾處寫夢中重逢再回到現實,我覺得毫無意外,但當中細節處理的很好,例如台語的鯨魚,讓人覺得語言揉雜著殖民這很好。當中在二、三頁點到為止的敘述也做得很好,但也是在代稱部分的使用有些問題,且後面寫得較散,沒有相較開頭泰出許多新的資訊那種意外。
〈盆中信〉
陳雨航:文中提及過去同志不能見光,母親與教會來往所以不能見光,我覺得過去部分仍有悲哀的苦情處,我覺得作者將母親寫出無奈感,這一部分隱喻或信揉掉的段落,我覺得非常有趣。
陳又津:作者的策略很正確,精簡人物與意象,沒有多餘處。寫法很華麗,且人物互動有現代性,透過出櫃的討論表達出人跟人沒有平等的看法。我覺得作者可以再犀利一些,去探討、發問更多事情。
蔡素芬:文字書寫順暢,但是目前以同志的題材而言已經太多了,由於題材已經不新穎了,所以故事內容不容易使我激動。有些句子使用了文藝腔,但也可見作者是個好寫手。
三票作品討論—
〈打火〉
陳又津:這一篇是少數在今年度作品中開場與結尾有可信度的作品。當中的人物、物件的使用都很經濟,可以明確地知道指向為何。「試圖用火來對抗風、對抗海、對抗一切」跟著整體故事很切合,頹廢打火的意象很清楚。
陳雨航:不著痕跡地描述香港的故事,我可能沒讀出過多情感。不斷地打火與自身的悲哀,反映出壓力處。覺得作者富有點書寫底子。
蔡素芬:藉抽菸談香港反送中運動死亡的傷痕,前面敘述緩慢,透過菸、聊天去連結,反映出苦悶,最後的打火的一項有出來,更見內在隱含的悲傷。透過菸愁串起對生死的狀況的憂傷與恐懼。
〈cina的秘密〉
陳又津:我覺得AB段開場以及敘述有界限,但之後又接合在一起,從文藝的原住民到白色恐怖時期。當中有詩畫語言,又轉換場景,對於篇幅有點太滿。
陳雨航:寫法很現代,但是看到照片顯影的段落時,發現是在描述白色恐怖的故事。受刑的母親的敘述硬生生插入,我覺得在短篇小說裡稍嫌突兀、生硬,但是題材很像是長篇小說的感覺,五千字看似無法負荷。
蔡素芬:對生命的思索狀態。潘自幼沒有母親,之後成為攝影師,替死刑犯拍照,透過被槍決母親的談話串連起對生命的思考。一個同樣沒有母親對一個沒有母親的新生生命,其後的狀態會是如何?這裡面有荒謬感的存在,對生命有無言的悲傷。
第二輪投票:
經以上討論完畢後,由第一輪票選中獲三票作品2篇、獲二票作品8篇、獲一票作品2篇,共計12篇作品進行評比,各自挑選5篇進行評分,最高5分、最低1分,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:
〈打火〉—陳又津5分、陳雨航3分、蔡素芬3分,共計11分。
〈午仔魚的滋味〉—陳又津1分、陳雨航5分、蔡素芬5分,共計11分。
〈cina的秘密〉—陳雨航2分、蔡素芬4分,共計6分。
〈盆中信〉—陳又津2分、陳雨航4分,共計6分。
〈居留〉—陳又津3分、蔡素芬2分,共計5分。
〈卵〉—陳又津4分、蔡素芬1分,共計5分。
〈祖居地〉—陳雨航1分,共計1分。
最後評審結果經各委員共同確認,經投票過後,因〈打火〉與〈午仔魚的滋味〉同分,經討論後〈午仔魚的滋味〉獲得第一名,〈打火〉獲得第二名。由於〈cina的秘密〉與〈盆中信〉同分,經評審討論後〈cina的秘密〉與〈盆中信〉併列第三名。〈居留〉、〈卵〉、〈祖居地〉獲得優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