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欲來

中午、雨要下不下的台東市區相當悶熱,來台東多年才慢慢習慣這樣的雨前節奏。

這樣的天氣,適合煮竹筍湯。

正氣路上常有老婦提著籃子蹲在路旁,籃中是鮮採的烏殼竹筍。新筍泛著一股混著泥土的青綠味道。層層剝開,洗筍的過程憶起過往,順著水流,手中的筍,安靜的怔著。

父親是家裡的料理師,清晨約莫四點天未亮之時,總見他的背影立於廚房,帶繭的雙手或洗或切,爐上湯滾,小小的廚房卻宛若蒼穹。經常,是在獨傲不同於其他湯品的氣息中醒起。

聽父親說,採筍最宜時間或是清晨或是雨後。欲裂之泥之跡,輕輕掘下,那時的筍最為新甜。剝後的筍或滾刀或片下,以豬骨熬之。滾後撈起渣沫,續而小火慢煮,因為新鮮,才三十來分便可香溢滿室。

小時有個玩伴叫蘇寧,爸爸是早年來台的外省第一代。他們家是一條短巷,約莫二十幾戶,都和蘇寧爸爸一樣操著一口濃濁的鄉音在村落的中小學教書。

巷口是條小溪。有次和蘇寧在小溪玩耍,因為同行的只我一個不是巷子裏的人,幼時個性怯羞,感到被冷落,爾後便與蘇寧逐漸疏遠。

國中時蘇寧爸爸驟逝,她因此精神變得異常。偶爾幾次她狀態清醒時來家門外呼喚。見了面,蘇寧彷彿有很多話想說,但最後卻只淡淡的問:「我還可以找你嗎?」

父逝之後,遠嫁台東。某次夜深想起父親不禁淚下,也是那一次,想起了蘇寧。

雨後來下了。台東就是這樣,總得雨滴滴答答真的落地才算。除去蒸溽之氣,稍微清涼。

一年四季皆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