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卑南溪出海口

年初時去了一趟台東,在森林公園胡亂行進,翻過佈滿枯藤的滑坡,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卑南溪出海口。撞進眼裡的是映著藍天的溪水,以及歷經百年被沖積而成的沙洲。站在高處向下望,人和自然之間維持著似遠實近的距離。

世上所有的流水,最終都會歸向大海,如同生命最終抵達死亡。站在溪邊,褪去鞋襪,踩著滾動的石頭走進溪裡,往左望去是高聳的山脈,往右望通往無邊無際的浪潮洶湧,這是只在東海岸線才能擁有的視野。當一月初溪水的冰冷沁入骨髓,時間倏地停止。

很安靜。

沒有手機那端蜂擁而入的訊息,沒有疾病叫囂著人類是否有資格繼續存在的聲音,不需要反覆確認自己的價值,沒有戰爭,沒有眼淚,一切都停止了。很自我很單純,但也很孤獨。

順著卑南溪往海的方向踏去,走往真正的大海和溪河交界處,見證流水歸於海洋的時刻。我想知道的並不是在進入另外一個境界時的本質是否改變,也不是終點的模樣,我只是想知道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跨越。

事實上,真正見到水流交會時,才發現這一切是如此自然。像是每天下班經過的路口,或是早晨傾倒進大碗的牛奶,每天帶著一點什麼進入海洋,構成了卑南溪的日常。平凡至極,又深奧無比。由卑南山源起,切過山脈沖緩了池上的土壤、途經鹿野,最終抵達太平洋,不論過程如何急流險峻,最終卻是平靜地成為大海的一部分。

於是我開始在每一段旅途中下意識地尋找出海口,像是沿著臍帶尋路回到母親子宮內般安穩。卑南溪出海口,成為我種種旅途的起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