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島,千年來默默地依偎在臺灣本島旁。這座海上孤島,湛藍的海洋、明媚的陽光彷彿只是陪襯,襯托她的美。在臺東出生的我,心裡卻有個永遠的故鄉——綠島,那是阿公、阿嬤住了一輩子的地方,也是阿爸出生、成長的家鄉,對我來說,有一份特殊的情感。
阿公有一艘漁船,他當了一輩子的漁夫,對大海有著深刻的了解。每一次回綠島,總會去看看阿公的船。阿公總是熱情的邀約我去看看他的船,在陽光熾熱的綠島上騎機車,是件煎熬的事,前往南寮漁港路上,即便有風,也敵不過太陽的炙熱,吹不走身上的熱氣──說實在的,我不明白,酷熱的暑假,為什麼總有遊客一波又一波的來到島上,如果可以,我會盡量躲在家,非不得已,絕不出門。
往港口的路上,沿途的景色既陌生卻又熟悉,這些影像是阿公阿嬤生活的日常,但年紀小的我卻從來不曾好好的探訪過。
抵達漁港,大大小小的船隻佔滿了港邊,但我總是一眼就能辨認出阿公的船──船頂上有一個白煙囪,顯得特別的耀眼。洞口很大,我小時候還曾想過要爬進去一探究竟。
捕魚的日子其實很辛苦,過著早出晚歸的日子,阿公曾經在船上一不小心刮傷,整塊肉被掀起來;也曾在出海後,面對瞬息萬變的海浪,自己都不確定是否能平安歸航;有時颱風多了些、有時漁獲不如預期。但阿公並不因此退縮,他是真正的勇者。
阿公的船對我來說,既神秘又有趣。因為船位是第三排,登船前要先玩「遊戲」——跳過前面兩艘船,有趣的登船方式像極了跳房子。上船後目光總是第一個注意到,阿公的船有一個與其它船截然不同的舵。好奇的我試圖的想要拉動它,沒想到十分沉重,耗盡了我全身的力量也只挪動一些些,阿公笑說:要練練臂力了,討海人家的孩子,不能這麼瘦弱。
有一次阿公剛捕魚回來,我迫不急待的蹦上船,阿公帶我走到船頭,把魚艙的鐵蓋拿開,一股涼氣襲來,裡面都是冰塊,阿公撥開冰塊,我才發現原來是豐收的漁獲,初次見到如此多的魚,心裡還是有小小的震撼。
空閒的時候阿公會帶著我到漁港透透風,順便餵鯖魚。這些餵魚的飼料是經過特殊加工的,第一步要先泡水一個晚上,讓它吸飽水了之後,加上我們吃剩的米混在一起,變成一桶糊糊卻又粒粒分明的魚飼料,由於味道實在不太好聞,我並不太喜歡靠近。阿公說這些魚是來抓黃鰭鮪魚的魚餌,我才知道原來捕魚有很多的門道,而我這個門外漢,需要慢慢的學習。
身為綠島人,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秘境,阿公喜愛多變的海洋;而我卻喜歡找一方寧靜之地,心中總念著阿爸說過的藍洞。通往藍洞的路並不好走,我央求過阿爸幾次,阿爸都說長大再去。一個陽光閃耀的早晨,睡眼惺忪的我,被爸爸拉上了機車,我詢問要去哪?阿爸神秘地笑而不語。直到看見那蔚藍的海洋,才發現要去藍洞!
前往藍洞的路,要經過兩大考驗——越過無情的礁岩和攀爬冷酷的山壁,對於踏過數次礁岩的我們,第一個考驗並不難;真正考驗我們的是山壁,長年的風蝕、海蝕,山壁上佈滿了大小不一的「尖刺」,時時都有被刺傷的危險,沿途崎嶇難行,需要手腳並用的攀爬,終於明白為什麼需要長大才能來,如果體力不夠,是很難走完全程了。
歷經考驗的果實顯得特別的甜美,終於抵達了我心中嚮往的地方,沒有遊客打擾,只聽得見海浪拍打礁岩聲,疲累不堪的我,躺下來、閉上眼,享受一下這大自然的樂聲。體力稍加恢復後,才走進我心中的女神——藍洞,這是一個海蝕洞,漲潮時海水會溢入,珊瑚礁點綴其中,洞裡水是湛藍綠,比蔚藍的海洋更勝一籌,清澈見底,可以清楚地看見魚群反覆悠遊,水更是清涼,浸泡其中,說不出得暢快。經過艱難的道路迎來的美好,深深烙印在腦海中。
綠島總是給人熱情的感覺,而我卻不同調,獨愛寧靜,躲在阿公家避暑也好,尋找秘境也好,總是想辦法避開人群,偷得片刻獨處的時間,這是我專屬的獨家記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