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家位於台九線上的太麻里鄉「北里」,是一個排灣族的部落,幾代前,家族遷居至此,傳統的生活無法讓年輕人衣食無缺,外出工作成了部落年輕人的宿命,除了少數遵循著傳統生活,或者在部落裡經營小店,過著樂觀而知足的生活!
我的父母是有能力的一輩,部落裡難以發揮長才,也不便遠走他鄉到西部,得以距離部落三十分鐘車程的臺東市找到工作。爸媽們也抱持著望子成龍的心情,順便將我和姐姐送往市區的學校就讀!為了準時到學校,「早起」是痛苦而必須的選擇,但痛苦的其實不只我,更苦了我的奶奶。
拂曉時刻,街道上不再顯得如此幽暗。今天依舊是個上學日,此刻,我的鬧鐘震震作響,我迅速的將鬧鐘關掉,滿足的偷得片刻睡眠。為什麼我敢這麼放肆地躺回床上呢?要歸功於我的奶奶,他總是會在壓線遲到前,把我喚醒,他的嗓子自帶著一種專屬於排灣族老太太的穿透力,聲音能貫穿家裡的每個角落,我耳朵的最後一道防線也得以被這威力震破了,只好乖乖起床、洗漱、吃早餐。
在美好的的早晨,母親總是會輕輕哼唱排灣族的古調,而我最喜歡這段旋律了:
senasenai a timaimanga, ulja tjen a na temalidu!
idu ziyani patja tjiyatjiyaki,
Payuan itjen a pimapuljatan.
唱出排灣族的歡樂,邀請大家一起唱歌、跳舞,在這美好的早晨,輕快的旋律,總帶給我無限美好的感受。我想很久很久一個,當我成為一位父親時,我也會這樣為我的孩子哼唱。
離開最熟悉的村莊,沿著台九線,迎面而來的是太平洋,太陽已斜掛東方,陽光灑落一片亮白給海洋,此時的海大都是淡藍色的。我凝望那一片海,心中常常泛起一種奇異的感覺,默默祝禱一天平安。
天氣好時,窗外景象簡直是一幅神之畫作,陽光曼妙的撒落在水面上,顯得波光粼粼。偶爾,陽光也會湊巧的落在我的臉上,那一刻仿若舞台劇中的聚光燈聚焦主角,有一種被大地重視的喜悅。
有幾次湊巧天邊雲散去,一座漂流在湛藍海洋上的孤島——綠島,若隱若現,清晨時,總會為島嶼總會蒙上一層薄霧,這道隱形牆,彷彿在警告世人,那是一座世外桃源,閒人勿近。
有時恰巧遇見烏雲密佈,往海上望去,會看見為世界末日電影架設的場景,天空霎時被撕裂,掉出一隻令人怔忪不已的哥吉拉,海浪不斷地爆走,往岸上襲來,像是要將道路上的車子吞噬,而車內的我即便看過很多回,依然被畫面震懾。
如果我們行使過的風景是一幅畫,我要將它取名為「Mulimulitan」。Mulimulitan是排灣族的琉璃珠名,它的造型是:白色為底,帶有藍、紅、黃等紋彩,代表的是漂亮及高貴。這一片海洋太美了,值得配備這樣的名字,美讓人想親近它,但卻又高貴的必須謙卑地與它共處。
有一陣子,搭車前往學校的路程感覺特別「沉重」。因為車子所承載的,是家鄉長輩對我們青年的期待,無形之中變成一種壓力。但每日往返的小小旅程,海的寬闊給了我不一樣的思考。在排灣族maljeveq祭典,重頭戲就是刺福球儀式,刺到球的勇士都代表了,得到了祖靈的祝福。我也相信,在大自然中成長的排灣族孩子,像耆老學習的智慧,是充滿祝福的,會陪著我度過考驗。
放假時,我喜歡走到沙灘上,找個枯掉的漂流木,享受一個人的時光。時而湛藍、時而深綠;偶而遠處飄來烏黑一片,海瞬間灰白;目光專注時,有時會溜過一陣翻滾的黑,那是隨著黑潮而來的魚群,老漁夫們必然不會錯過的豐收。
關於海的故事,有太多太多可以說,幾步路就可以到達的海邊,教會了我一些事,也陪伴著我度過每一個有情緒的日子。加上部落裡的獨家記憶,有一天如果我離開了,也會記得我的家在哪裡,永遠都有個心靈的依靠。